新聞中心
新聞中心
2019-04-25行業動態
展望2019年,在工業4.0、工業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5G通信等熱潮下,以智能制造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電子制造產業結構發生著根本性的變革,中國的智能儀器儀表市場已經進入了充分競爭的階段,我們應該怎樣打造“中國方案”?
儀器儀表智能化是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
與其他裝備子行業相同,中國同樣成為了常用儀器儀表生產大國,是典型的“價格殺手”和“暴利終結者”。目前,國內高端儀器儀表對進口依賴度較高,外資品牌占據著國內實驗室檢測儀器的大部分席位。
2019年,隨著國內傳統產業推動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加快發展,在重大工程、成套裝備、智能制造、生物醫藥、新能源、海洋工程、環境治理、檢驗檢疫等諸多領域對儀器儀表需求有望進一步釋放。智能化設備的開發大大拓展了儀器儀表設備應用深度與廣度。市場分析人士預計,到2020年,國內儀器儀表行業銷售收入有望達到11000億元。
在分析2018年行業運行情況時,中國儀器儀表工業協會相關人士總結了四大特點:一是產品需求結構變化明顯。儀器儀表領域觸及產品眾多,工業自動化儀表和控制系統仍保持大于全行業增幅的高增長。二是產能過大。中高檔產品市場被進口產品占領。三是由以往的簡單加工、裝配轉向高附加值產品的生產。四是出口增長快,進口增幅小。
當然,儀器儀表行業核心技術短板同樣存在。2018年9月,科技部確定了53個“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重點專項,項目實施周期3年,中央財政投入經費共計51960.36萬元,以進一步助推儀器儀表行業的技術研發。當然,如果專項實施在總結借鑒以往的經驗而采用系統工程推進新模式的話,或許會取得些實質性收獲。
在新技術、新觀念、新模式不斷涌現的今天,在傳統技術不斷被顛覆的年代,儀器儀表行業只要不懈努力就有希望。
儀器儀表行業的智能制造“中國方案”
近幾年儀器儀表產業結構發生著根本性的變革,從儀器儀表技術的發展趨勢來看,儀器儀表的智能化是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目前,中國的智能儀器儀表市場已經進入了充分競爭的階段,儀器儀表制造業作為我國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智能制造升級也極大地影響著“中國制造2025”的進程。近年來,中國智能制造推進體系基本形成,關鍵領域實現突破,試點示范成效明顯。在國家層面實施了305個試點示范項目,生產效率平均提高近30%。據了解,目前智能制造推進體系已形成了央地協同、產學研用聯合創新,各方面共同推進的工作格局。
總體來看,我國全面推進智能制造的條件已經成熟。一方面,智能制造核心裝備供給能力不斷增強,集成服務能力持續提高。我國已成功突破和應用一系列關鍵技術裝備,包括高檔數控機床與工業機器人、增材制造裝備、智能傳感與控制裝備、智能檢測與裝配裝備、智能物流與倉儲裝備等。另一方面,智能制造的基礎支撐能力不斷夯實,智能制造標準體系日漸完善。
但也應當看到,在推行智能制造的過程中,我國仍面臨核心技術裝備、支撐軟件、控制系統等受制于人的情況,需要在智能制造供給側加強技術創新,滿足智能制造發展需求。
從兩個方面推動智能制造發展。一是推動制造業智能轉型,二是通過發展智能制造帶動包括智能制造裝備、核心軟件系統、系統集成能力等方面的提升,培育新興產業。
儀器儀表制造業要積極面對智能制造生態體系,并以市場應用帶動關鍵技術裝備、智能制造標準、核心工業軟件、工業互聯網平臺和系統解決方案供給能力的有效提升,形成發展儀器儀表行業的智能制造“中國方案”。
(本文內容來源于儀商網)